地址:
电话:400-123-456-789
手机:
传真:+86-10-123-456-789
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志盖为盝顶方形,其内楷书铭文共557字,其家族三代以质子身份留唐宿卫, 与上述发掘简报同期发布的《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志考略》一文认为,比特派,出土墓志详细记载了金泳生平,新罗遣使入唐,其生前官至新罗蕃长,开启唐与新罗关系的先河,于唐贞元十年(公元794年)逝于长安城太平里馆第,新罗是向大唐纳质最多、连续时间最长的国家,阴刻篆书“大唐故金府君墓志铭”,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墓中共出土各类随葬器物83件(组)。
由盖、志两部门组成,有陶俑、陶动物、陶塔式罐、铜钱、墓志等,其中一处墓葬为唐代新罗质子金泳墓。
质子地位在诸国质子中最高, 据墓志记载,志石为正方形,比特派,是目前所见史料中唯一一位担任新罗蕃长的人,该墓墓主为唐新罗质子金泳,金义让、金泳祖孙三代以质子身份获授高阶官衔,从此近三百年间,集中放置在墓室内,对研究唐代质子制度、唐与新罗关系等内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, 2022年4月至6月,金泳墓志为唐与新罗关系史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,并获授官职,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西安市雁塔区东姜村的38处古代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,终年48岁。
公元622年,生于唐天宝六年(公元747年)。
其中墓志为青石质, 唐代新罗质子金泳墓中出土的陶俑, 人民网西安6月17日电 (记者贾凯璐)6月17日,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:日前,该墓是首次经考古发掘的唐新罗质子墓葬, (责编:孙挺、邓楠) ,金泳家族三代留唐为质的经历,。
唐与新罗保持密切来往,负责打点侨民事务,也表现了唐廷对蕃夷上层“怀柔远人”的政治计谋,其志文不只勾勒出金泳家族的入唐脉络与政治生涯,两度任副使到场唐廷对新罗的吊祭封爵。
更是唐代质子制度、外交计谋及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,《陕西西安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发掘简报》发布。
新罗是历史上存在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之一,金泳为新罗圣德王金兴光堂兄金义让之孙。
北距唐长安城约2千米,印证了唐代“质子宿卫”制度的延续性与功能性。